美景如画 描绘幸福底色-全球热讯

来源:湖北日报 2023-04-24 09:38:43

9067个

全省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“查、测、溯、治”,截至2022年底, 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累计完成整治9067个,占比72.7%;完成丹江口库区1109公里岸线、726平方公里面积的入河排污口排查,初步核定排污口507个。

153座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全省已建成运行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153座,总处理能力1057.2万立方米/日,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;新建成武汉千子山等6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,新增处理能力6350吨/天,累计建成焚烧发电厂33座,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3.7%。

87.9%

2023年1至3月,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良好,省控断面优良比例87.9%,同比上升1.3个百分点,长江、汉江、清江干流持续为优,丹江口库区保持二类。

武汉杨泗港都市T台,由废弃的工业码头,改造升级为滨江公园,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荆州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成为网红打卡点。

脏乱污臭去无踪 身边美景多起来

村里的“龙须沟”消失了,江边的“黑码头”搬走了……5年来沿江各地持续改善环境民生,让无数百姓收获生态幸福感。只此青绿,真正成为美丽湖北、沿江两岸的发展底色。

荆州依水而建,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,占长江湖北段45.6%。4月13日,采访团来到沙市区玉和坪社区。玉和坪辖区内有长江岸线约1500米,区域内居民2000多户,工业企业21家、码头7个,共有9处排污口。

说起2016年前的社区,居民们直摇头。那时,厂房和民居混杂,生产、生活废水直排入江。据不完全统计,社区一年就产生300余吨废水。江边还有一座座小山般的砂石、煤堆,以及密密麻麻的工棚,抽沙机、搅拌车、渣土车日夜轰鸣,沿江路坑坑洼洼,生活极其不便,居民苦不堪言。

2016年,荆州市强力治理这片顽疾。3年后,工业企业全部拆除,沿岸码头和趸船全部拖离,入江排污口清理取缔。全新建成的柳林洲生态公园绿道悠悠、花海烂漫,成为市民打卡新圣地。据统计,截至2022年底,荆州市182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,已完成整治1314个。“万里长江,美在荆江”的景象正在逐渐重现。

水的问题,根子在岸上。污水要截住,垃圾也要妥善处置。

阳新是人口大县,过去县里只有一个垃圾填埋场,库容已饱和,生活垃圾只能运到黄石市区的垃圾焚烧厂处置。4月10日,采访团来到阳新静脉产业园,这里有一座今年初刚并网的垃圾焚烧发电厂,每天可处理350吨生活垃圾。“电厂每天可发电10多万度,黄石生活垃圾也彻底实现零填埋。”阳新深能侨银环保有限公司生产副总李文竹介绍。

去年,黄石入选全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,阳新县静脉产业园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问题,补齐了黄石生活垃圾处理的短板。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黄石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年处置利用能力达112万吨,医疗废物焚烧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2吨,全市还实现了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、信息化监管。

岸上、江边一起发力,经过近5年的治理,黄石市累计拆除沿江非法码头112个,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404个,16家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全部完成,复绿沿江岸线4633亩。阳新网湖湿地万鸟翔集,西塞山夏浴湖再现“桃花流水鳜鱼肥”,黄石人身边的美景越来越多。

“两山”转化路更宽 山水“颜值”变“产值”

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?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,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:走“生态路”,吃“旅游饭”,家乡变成“亿元村”不是梦。

“新疆有个葡萄沟,湖北也有个‘关口葡萄谷’。” 走进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,镇党委书记崔显龙指着一排排葡萄大棚自豪地介绍。

4月10日,采访团来到“关口葡萄谷”。群山万壑、平坝坡地,春日的阳光洒落在半山腰层叠的巨石之上。石缝里,葡萄藤蔓拔节生长,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摇。

走“生态路”,吃“旅游饭”,如今,以花坪集镇为中心,长达25公里的“关口葡萄谷”建成,年收入1亿元以上。这座因葡萄而兴的小镇,已初现“家家盖起小洋房、户户都有小汽车”的景象。

在宜昌百里荒,利川小伙许满用7年时间见证了这里脱胎换骨的变化。“百里荒”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,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让这里的蔬果格外优质,不少村都具备牛羊畜牧基础。从那时起,农旅融合发展的念头就开始在他脑海中生根发芽。

“刚来时山上只有一栋房子,我们从住宿到办公都在这里,山路泥泞难行,居民生活单调贫苦。”许满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依然觉得不可思议。“现在,一座房变成了两座大酒店、30多座森林木屋、20多座房舍……山脚粮油、山腰果蔬、山上畜牧的农业格局已经初具规模。”

经过多方共同努力,“百里荒”摇身变为“百里旺”。这里走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、电商负责人、“百万客栈”老板娘闫凤娥;2022年2个月赚了50万元的农家乐主理人杨娟;入社养羊后“租金+股金+薪金”年收入30多万元的脱贫户谭宏波;从“卖树养家”到主动植绿、爱护生态的养牛人李伏全……村民们一次次写下“点绿成金”的故事。

“旅游+”“产业+”效应蓄势待发。百里荒景区周边及沿线162户村民,靠近旅游核心区的大多办起了民宿农家乐,沿线村民在半年内户均增收4万元,6户村民年收入超过30万元,同比增长65%。

绿色托起好生活 众手扮靓生态美

爱护长江、扮靓环境,需要千万双手的共同努力。

在宜昌,“三峡蚁工”创始人李年邦,是一位理发师,从2015年起就开始沿着长江捡垃圾。当时,他在朋友圈看到国外有人每天义务清理河道垃圾的消息,想到了身边的长江。“我也可以每天早起半个小时,去江边捡垃圾。”2015年11月3日,李年邦来到滨江公园的江边,开始清理垃圾,一直坚持到今天。

从一开始独自行动,到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,“三峡蚁工”的队伍日益壮大。据统计,“三峡蚁工”团队已开展活动900多场次,近7万人次参与,累计从长江边清走1100余吨垃圾。

4月12日上午,黄梅县濯港镇桂坝村桥头,三艘小船沿河巡游,船上两人一组、头戴草帽、身披红马甲,他们一人掌舵、一人用网兜清理漂浮物。

桂坝村负责考田河沿线3公里的清河工作,桂坝村党支部书记桂国兵告诉采访团,近年来,通过组建村民志愿服务队,桂坝村红马甲数量已达50人,每周都会到考田河清漂。此外,桂坝村还会发动村民打扫沿岸堤坡、道路垃圾。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志愿服务积极性,桂坝村以积分奖励方式考评志愿服务时长和效果,积分领先的村民可以得到相应现金和物质奖励。

发动群众的力量扮靓环境,不少城市还创新形式,努力扩大影响力,提升公众参与度。武汉打造“数字江豚”文化空间,建立具有江豚形象的“网红”打卡点,青山印象城、汉口武汉国际广场、武昌武商梦时代广场,都有江豚雕塑耸立,一些建筑外墙也画上了江豚形象;从银行、医保、公交、商场VIP等“江豚卡”,到江豚邮票、首日封,江豚文创产品多彩多样、受人追捧。

受访感言

“三峡蚁工”

发起人李年邦

现在大家爱护环境、保护长江的意识越来越强,垃圾越来越少了。虽然江边可捡的垃圾越来越少,但我们还可以去老旧小区做义工、帮忙宣传环境保护,继续发扬“单个蚂蚁力量虽小,抱团却有无穷之力”的“三峡蚁工”精神。

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

党支部副书记舒成

上世纪80年代,大桥村有三个煤矿,如今煤矿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樱花、桂花、茶花、茶梅等各类珍贵苗木70余种、80余万株。我的父辈曾在此挖过煤,当时他们认为地下的煤炭是财富;今天我们在此栽花种树,青山绿水就是财富。

宜昌百里荒牛满山

家庭农场老板李伏全

我因卖树而种树,最终却获利于这片绿色。因此,保护环境不光是政府部门的责任,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。现在,我每次只放五六十头牛出去吃草,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。今年,我还买了200棵香樟树苗,打算在牛栏周围开辟一条“绿道”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