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快资讯丨“确认好方向后脚踏实地地努力”老中青三代通医专家回忆高考志愿填报情景

来源:南通网 2023-07-02 14:38:58

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,这几天恰好是填志愿的时间,随着近年来医学专业填报热度的上升,如何选择适合的医学专业成为一些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。6月30日,记者采访了通大附院老中青三代专家,请他们谈谈当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抉择,以及成为医生后的坚守和感悟,寄语广大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学子。

学医路坎坷磨砺坚毅品质


(资料图)

“这是1984年本科毕业的优秀学生和老师的合影,1977年恢复高考,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考进南通医学院学习。”手里拿着一张早已泛黄的旧照片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通大附院临床首席专家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倪松石,与记者讲述当年高考的经历时显得颇为感慨。

当时,家里排行老幺的倪松石跟随父母一起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,正值“工业学大庆,农业学大寨”的时期,白天挖河泥、挑大粪,只有晚上才能看书,“那时候一心想跳出农门,确认好目标后就铆足劲学习。”倪松石说道,农村蚊子多,他就把脚放在布袋子里;怕晚上睡着,就叠着一把把椅子坐在半空中学习。

1984年大学毕业后,成绩优异的倪松石被分配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。他坦言,医学是一门未知的科学,从选择医学专业的那一刻开始,就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,除此之外还要有宽厚的人文、坚强的毅力、勤奋的态度、灵敏的思维、广阔的知识面、极强的沟通能力。

“医学永远是一个朝阳事业,就业前景十分广阔,而且‘一人学医,造福五代’,是不错的就业选择。”作为一名资深的呼吸学专家,会推荐考生报考哪些医学专业?倪松石告诉记者,医学共分为11类别,热爱是最重要的,在喜欢的基础上他更推荐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、影像诊断学。谈及对高考生的寄语,他用九字总结“惜时、细读、善思、多实践”。

学医是从喜欢到热爱的历程

“高中时寄宿在学校,高考前两三个月,每天晚上都要翻宿舍的围墙爬出去到教室里,点蜡烛看书到清晨朝霞升起。”通大附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、主任医师赵辉回忆起高考奋斗的时光时,另外特别提到了一名高三英语老师对他的深刻影响,提问方法上的小改变让学生对学习变得自信,也正是学生时期遇到的优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,让赵辉在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后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。

谈到学医的初衷,他直言一开始自己对医学并没有特别的关注,更倾向于填报机械类的专业,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,他把填报的高考志愿都修改成了医学类,在进入医学院之后,发现医学和机械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。随着深入的学习,他爱上了医学,并确定了肿瘤学这一专业方向。

“医学是一门时间曲线很长的学科,需在不断地挑战、创新中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,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赵辉认为,医学生首先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相信自己;不断地锻炼自己坚毅的品格;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在确认好方向后脚踏实地地努力。

学医让患者少受病痛折磨

“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因为胃癌去世的,当时看到他们饱受病痛的折磨让我好不揪心。”通大附院药学部副主任兼药剂科副主任汤志远告诉记者。

正是因为感受到至亲病痛时的无助,汤志远从小就立下志愿,学习更多的医疗知识,研发出更多的药品,让患者少受病痛折磨。于是,2005年再次填报高考志愿时,她结合自己热爱的学科,毅然填报了药学方向。

汤志远回忆起在学校每天单调的学习科研,从早上七八点到晚上9点多都专注在实验室,她始终铭记着教室墙上的一句话“成功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”,并督促自己至今。科学研发不是朝夕可成的,但她愿意为了科技一点点进步,为了能帮助到一部分病人解决病痛耗尽心血。

对今年高考结束想要填报医学专业志愿的学生,汤志远认为兴趣和专注都格外重要,“高考是终点也是起点,考上医学院更是一条万里长征路的开端,我们要把厚书读薄、把薄书读厚,结合国内外最新医学进展扎实自己的业务能力。”

医学之路,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!既需要能吃苦、有定力、耐得住寂寞,更需内心长存对生命的敬畏、对美好的维护、对良善的认知。

通讯员吴丹丹

记者李波

[编辑:苏敏]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 关于我们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